门
(资料图)
文/程勇
1
茨威格在《拜占庭的陷落》一文中写到:凯卡波尔塔小门决定了拜占庭的命运,并改写了世界历史。
一四五三年五月二十九日,土耳其一举攻占了拜占庭,延续一千余年的东罗马帝国灭亡。
二十九日凌晨一点钟,土耳其苏丹率领十万人口呼“安拉”,手执武器、云梯、绳索、挠钩向城墙猛冲过来。杀声震耳,炮声如雷,汇成一场绝无仅有的大风暴。守城士兵身披铠甲,不停地迎战一批又一批势如潮涌的轻装敌军。苏丹久攻不下,最后调集一万两千名精锐近卫军作最后的攻击。而拜占庭皇帝也亲自出马带领守城士兵迎战。这是果断对阵最后的果断,呼吸之间,拜占庭似乎得救了,巨大的苦难战胜了最野蛮的进攻。
但就在这时,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。几个土耳其人通过外墙缺口侵入到距离攻击点不远的地方。他们不敢打内墙,就好奇地、无计划地在第一道城墙和第二道城墙之间来回转悠,发现内城墙的小门中有一个,就是人称凯卡波尔塔的小门,出于难以理解的疏忽,完全敞开着。这只是一道小门而已,和平时期大门紧闭的那几个钟头,行人可以由此出入;正因它不具有军事意义,最后一夜人们普遍情绪激动,显然忘了它的存在。近卫军发现坚固的堡垒中竟然有一道门,以为这是拜占庭的一种诡计,因为这道小门像过节一般,一片升平景象,敞开直通城中心。如此荒唐之事,他们难以置信。他们随即招来增援部队,丝毫未受任何抵抗,整个部队突入内城,出其不意地从背后突袭还蒙在鼓里的守军。皇帝率士兵迎战,死于乱军之中。东罗马的末代皇帝已同他的帝国同归于尽。
读完这篇文章我想,这是一个悲剧性的意外事件,但往往对历史作出神秘莫测的裁决的那神秘的一小时,一下就决定了拜占庭的命运。人类就是这样,有时候完全疏忽了那道敞开的小门,从而让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承受灾难。然而历史好比人生,抱憾的心情无法使业已失去的一瞬重返,绝无仅有的一小时,所贻误的,千载难以赎回。
2
闭门羹这个词的释义是指主人拒绝客人进门。
在三岛由纪夫的《春雪》的小说里,主人公清显的女朋友聪子到月修寺出家了,为了见聪子一面,他放弃了读书,私下去到修月寺附近的葛屋旅馆住着。每天清晨,他雇一辆人力车赶往月修寺。洁白的障子门紧闭着,他站在门外喊叫。寺院男仆出现了,问清姓名和来意,等了一会儿,一老(寺院僧尼)出现了,但是绝不许他进门,告诉他门迹(寺院里的主持)绝不会见他,而且那位随侍弟子(聪子)也不可能会客。
他把希望寄托于明天,也就是来到月修寺的第二天,他上午和下午各跑了一趟,这两次都是让人力车在山门外待机,清显则步行爬上长长的参道,但寺院冷漠的接待丝毫没有变。第三天,清显一起床就觉得不舒服,脑袋沉重,浑身发懒。但是他想,越是这样,越要好好修行,越要吃苦受难,为了会见聪子,只有这条路可行。他不再雇人力车,从旅馆步行到寺院,跑了七八里路。虽然碰到晴天丽日,但他一路很苦,咳嗽越来越厉害,胸口一阵阵疼痛,心底好像沉积着一堆沙子。当他站到月修寺门外的时候,又是一阵剧烈咳嗽,出来应接的一老依然如故,她板着面孔,同样是三言两语,冷漠地回绝了。
又过了一日,清显感到寒战、发烧。这天他本想好好休息一下,但还是叫了人力车又去了一趟,同样吃了闭门羹回来了。清显绝望了,他的灼热的脑袋思忖再三,决定让他的同学本多去见聪子。
本多到月修寺后,依然进不了寺院的大门。但这一次,门迹出来与本多面谈。她说:“这是人力所不能阻挡的事啊,不是吗?聪子她在菩萨面前发过誓的,今生今世啊,她不再想见面啦。我想菩萨会体谅她的心愿,也就依了她的吧。”
不难想象,寺院的大门是一道有形的门,而寺院里聪子那道无形的心门才是阻止清显进入的关键。况且,按照禅寺门的说法,就是将寺庙比喻为法空、涅槃,而三解脱门,即空门、无相门、无作门,这是进入这个终极境界的开端。倘若如此,进入这道门就是不容易的事。要想一面手持入门书,一面嚼着口香糖,以一种走马观花、游山玩水的心态去跨这道门,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3
近来读阿微木依萝《隐遁》的小说,主人公欧森的朋友克里布被隐遁在二维码里出不来,警察和医生都没办法把克里布从二维码里解救出来。欧森听说一位叫黄青柳的魔术师可以为克里布解围,于是他去深山里找这位魔术师。
欧森走啊走啊,终于走到离这幢房子房门前二十米的地方,他看到的是高山一样的房门,巨大的房门,高昂的门框和门板几乎长在半空中。房门的锁扣根本就够不着,除非他顺着门框爬到门板中途,并在那个位置拉起锁环敲击。他开始担心他有没有力气爬上去,他犹豫不决,因为他从没攀上过这样的高门,也从未体验过。但他不愿意放弃,他怕克里布失望,于是鼓励自己一定要“爬上去”。
他靠近门板,摸到了城墙一样厚实的门。门框边缘有参差不齐的火砖,而且每隔两尺的地方,就有一块多余的半截砖头就会伸出墙面。他踩着这些砖头,来到了门环的位置。他不敢往下看,也不敢往上看,身体保持平行。风大的时候,他夹紧两腿,把自己贴在门柱上。风停的时候,他一下子抓到了门环,真重,他用力往外拉的时候,几乎要把他整个身体都倾斜过去了,他再投入了更大的力量后,才把它拉了起来,声音挺大。但里边的人似乎没有听见。
他喊“黄先生。”无人应。过了许久,他都快要掉下来了,里边才传出一个声音:“你进来吧——门,开。”门一开,他尴尬地挂在门上,被摇到了院子里,他就这样挂在门上晃荡着。又是刚才那个声音传来:“有台阶给你,怎么不下呢?”这时,欧森看到门边的墙壁上有一架梯子,他顺着楼梯下到了院子里。
只有小说可以将门描写得这么大,也只有小说才将人物刻画得像爬壁虎一样去开这道门。不言而喻,现实中的“门”,是指房屋建筑和城市的入口或出口。在某一特定范围内,尤其在须与外部相区别的地域也有门,它起着监视或检查出入内部的作用。为什么“门”这个词,竟然蕴含着这样的意义呢?这或许是因为,人们认为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,而“门”和人的努力精神、上进心之间,有某种强烈的关联性。实际上,入门绝非易事。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,就产生了这些词汇,而作者正是通过想象力,将这些词汇融入到小说中去了。
当然,在“门”这个词汇里,还有某种象征意义,考究起来颇有意思。譬如说“入门”,那是指入师门。正如字面的意思,是进入老师的家门,这意味着欧森不愿做“门外汉”,而是企盼在精神上要虔诚地与魔术师的家融为一体,所以他才这样费尽心力要进入这道门。
4
大概十四岁那年暑期,有人雇我去一个叫水塘湾的地方干用马驮煤的活儿,工钱是一百五十斤煤。但那地方很高,在山上,而且离村子很远。我是第一次去那里。接近中午的时候才出发,一路不知走了多久,忽然抬头看天空,天色已向晚,我心中无比恐惧——因为水塘湾在哪里还是个未知。
我像个游魂,继续在小径上赶路。一弯新月白得像一片刚刚剪下的指甲,开始从天际升起。我看了看这幽深的山谷,好像我是仅次于时间和这匹马而踏上这条路的赶夜人。
大约晚上九点钟,我远远地望见从一幢房子里透出的明晰的灯光。在那座神奇的寺庙圣堂的栅门关闭之前我赶马前进。通过一片菜园地后,来到了房子前面,我四下扫射了一眼,这幢房子四周围着低矮的围墙,一条石板路通向大门口。我向房子的门廊靠近,将马拴在一棵小树上。卸下马鞍和驮篓,把马口粮用一个布袋套在马嘴上,然后转过身顺着台阶走上去敲这道庄严的大门,起初敲得很轻,后来敲得更大声。也顾不了那么多了。心想,如果不开门,我就和衣在屋檐下睡觉了。过了几分钟,我以为房子里没有人,可就在这时,出来一位年近六十的尼姑,很清瘦,身上穿一件淡蓝色的长布衣。她用冷峻的目光把我审视一番,将门打开一道缝,向我这个黑夜的突然访客问道:“您是谁?这么晚了来这里做什么?”
“我是学生,趁假期去水塘湾打短工。我只希望在随便哪个角落里睡上一觉,天一亮就继续赶路去水塘湾帮人驮煤。”我说出这些理由,是怕她拒绝我在这里住宿。沉默了好一会儿,她才将门再打开了一些,说:“请进来。我们可以为你提供住宿。”
我进门后,她还在门口眺望虚无的黑夜,仿佛还在等待另一位夜幕降临的不幸的人。那晚我睡得特别安稳和踏实。
自那次之后的十八岁,我从军离开故乡。从军二十年后的一次探亲期间,我又走路去到收留过我一夜的那座尼姑庵,可那位善良的尼姑已经去世了。我久久地伫立在寺院门前努力回忆那位尼姑的音容笑貌:慈祥,安静,雅致。又想了许多关于门的词汇:佛门、宗门、门徒、门迹......这些词都具有某种精神和象征意义。是的,寺庙的门,可以让人产生种种联想。而禅宗又常言大道无门,并以无门为法门......
【作者简介】程勇,籍贯贵州仁怀,西藏从军二十余载,贵州省作协会员。作品发表在《诗刊》《人民日报》《解放军报》《中国国防报》《西藏文学》《散文选刊》《海外文摘》《散文诗》等刊物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来源 遵义市文联
编辑 谢国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