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点 创新教育发展至今,给了家长们多一个选择,也开启了我们对另一种教育的想象。但,“内卷”的教育大环境之下,他们真的不纠结、不焦虑吗?在深圳爱文,有这样一群“逆潮流育儿”的家长,比起分数,他们更在乎,孩子有没有好好看过世界、认识过自己。
(资料图片)
支持外滩君,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“星标”我们,从此“不失联”。
文丨张楠 编丨Iris
为孩子选择创新学校,是Audrey家的一次冒险。
但是令人兴奋的那种。妈妈看重学校“让孩子像个孩子”的氛围,爸爸则相信,“看过世界,才有世界观”。
最主要是,夫妻俩心里有一个共同的疑问:我们这一代人从“应试教育”的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,牺牲兴趣、弱化自我,实现社会阶层的跃迁,但这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,还work(行得通)吗?
今年秋天,孩子要读二年级了,两人仍近乎坚决地想要保护孩子的童年,不想让他过早投入到幼升小、补习班的内卷中去。
而创新学校里那些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方法,倡导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、带孩子走出书本与教室、关注各种社会议题的项目式学习等等,让他们看到了“理想中的教育”。
他们选择的爱文学校,的确算得上创新学校中的“一面旗帜”。自2012年于纽约建校,它就颇有种“不拘一格”的气质——
一所学校、多个校区,学生可申请在校区间自由转换;
课程上不IB、不AP,独创出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,再用一些学习体验、关键能力串成一张“元素周期表”;
沉浸式双语的教学,让孩子在学校里一天中文、一天英文,在高强度切换中磨出双语思维、多元文化理解力。
2019年,爱文正式落地中国的“创新之都”,建立深圳校区。今年,也是这批“吃螃蟹的人”加入创新教育的第5年,他们得偿所愿了吗?
看过世界,才有世界观
6月中旬,爱文的学生刚结束为期2周的J-Term迷你学期,去往爱文纽约、爱文圣保罗的四十多组深圳学生家庭陆续回到国内。
刚从纽约回来,Audrey爸爸妈妈出现在屏幕前,不见“倦容”,反而有些意犹未尽。
对这趟旅程,Audrey爸爸形容,即使在创新学校里,也是“独一份儿”。
“我一直觉得,孩子从小就应该多出去见识、经历不同的环境,他长大不一定记得,但这些经历一定能对他的审美、价值观产生影响,看问题会更全面。”
Audrey在纽约参观学校
图左:朱莉亚音乐学院
图右: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
Audrey爸爸毕业于哥大工程硕士专业,在美国还有不少同学、好友,好不容易盼到全球疫情结束,一家人也很想出去看看。于是,一听到学校里的J-Term项目开启的消息,全家一拍即合,立即决定报名参加。
J-Term是爱文独有的“迷你学期”,每年1月和6月,爱文小班及以上的学生,可以去到不同校区,进行为期2-3周的交换学习。
深圳的学生可以去到纽约、圣保罗、硅谷交换,国外校区的学生也可以来到深圳,开展各种项目式学习。
6年级及以上的学生还有机会前往世界各地,开展“全球学途”,在实地探索中研究全球性问题。
Audrey这次,选择了交换至纽约校区。
看见不同,观察自己
细细比较起来,学校里早上9点到下午3点的生活,并无太大区别,爱文纽约的教室布置、校园建筑风格,就连上课时要举手回答问题或去卫生间的手势,都与深圳极为相似,只是周围的老师、同学变成了一群不认识的人。
回到家里,Audrey兴奋地对妈妈说,“这个项目可以让小朋友们去不同的地方,体验不同的文化,真的太好了!”
从幼儿园小班到一年级,在深圳爱文待了4年的Audrey明显“思维更活跃,对周围的好奇心也格外旺盛”,但即便如此,在全然陌生的环境,怎么可能一点儿挑战都没有——果然,到纽约的第三天,Audrey开始“不想上学”了。
Audrey妈妈最是了解孩子,没有把握的事,总担心自己做不好、不太愿意尝试。再加上性格慢热,“大概那天才反应过来,哦,新环境,全是不认识的人。”妈妈笑着吐槽了句,“还好,深圳这边派了一位他们熟悉的老师过去,还有纽约学校里的‘结对伙伴’(Buddy friend),社交很快打开了,适应就不成问题了。”
Audrey在爱文纽约校区
说到孩子这种“力求完美”的性格,Audrey妈妈还颇为动情,在学校老师们的引导下,Audrey越来越愿意去挑战自己了。
在深圳爱文时,因为从没有上过补习班、也没准备过“幼升小”,Audrey曾一度不喜欢张口说英语,每逢第二天“英语日”,就有点打退堂鼓。
“其实她听说没有问题,只是缺乏自信。”留心到这个问题后,所有老师都上了心,连音乐老师都常鼓励Audrey,“你的英语很棒!没问题!”
班主任老师还特意把Audrey跟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分到一个小组,让Audrey做“翻译”,以此传递积极的心理暗示。
约莫半年后,Audrey就跟妈妈说,她要多说英语,这样才能帮助听不懂中文的小朋友。
老师们常说,先激发动力,再找方法,知识水平的进步自然水到渠成,在Audrey学习英语的这段经历中,恰是最好的注解了。
“卷”途同归,兴趣是动力之源
Audrey忙着应对新环境的挑战,爸爸妈妈也没闲着。一边约起爸爸朋友圈子里的华人家庭,一边跟学校帮忙引荐的“结伴家庭”(Buddy family)交换起了育儿经。
“其实,大家都一样‘卷’。‘卷’的方向不一样罢了。”Audrey妈妈从“结伴家庭”得知,许多美国孩子的课后班,也是三五个起步,填得满满当当,但基本全是体育项目。
在美国家庭看来,提前“卷”学科,“卷”不动不说,还会早早消耗掉孩子学习的热情。等孩子自己再长大一点,慢慢找到兴趣点,自己会努力去学;“卷”体育,身体素质的变化至少是不会丢掉的。
这种理念,跟Audrey父母的想法很契合。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像个孩子一样,慢慢长大,不要被外部社会“卷”着走;而另一方面,或许更关键,那便是,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一个选择的自由,找到一个兴趣点,然后自己“卷”。
教育原理或许复杂难懂,两种培养路径产出的“人”,区别却太好分辨。
因为工作的关系,Audrey爸爸身边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,创业开公司的也好、产出一个好的idea的也好,几乎都不是“学霸”,甚至还常常是“学渣”。但一个真正的兴趣点,却能够引领他们为此努力十多年,直至有所成就。
这更坚定了一家人的初心。全员加速的社会里,慢是稀缺的,尤其在教育里,往往比表面的“快”更有后劲。用Audrey爸爸的玩笑话讲,“从经济学的供需关系上说,越稀缺,价值才越高啊。”
都说,选择“创新教育”,父母得有超人的勇气和胆识才行。这话,放在爱文这里,也对,也不对:选择一条“逆潮流育儿”的路,的确需要相当的智慧和定力,但爱文的升学结果,也实在让这条创新之路不怎么“惊险”。
截至目前,爱文已有8届毕业生。(点击查看详细升学结果)前七届毕业生中,20%的学生前往了常青藤及常青藤级别的高等院校,60%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全美TOP30综合大学、一流文理学院,包括哈佛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、斯坦福大学等。
今年申请季,爱文全球189名毕业生,有14名进入常青藤盟校;17名进入美国TOP15,78名进入美国TOP50,56名进入美国以外顶尖学府......
若体验不够丰富,
何来向内探索?
Audrey爸妈的期待,在年龄稍长一些的学姐Shirley身上,已经初现端倪。
七年级的Shirley,去年从当地一所公立学校转入深圳爱文,第一学年末就赶上了J-Term。
Shirley参与的项目是全球学途中的加利福尼亚项目。2周的时间里,她与来自纽约、圣保罗、硅谷、线上校区的爱文学生们一起开展“加州海岸保护”主题调研。他们实地观测海獭、深度接触整个加州海岸的生态系统,还要分析红木森林研究全球变暖等因素对加州森林系统的影响。
爱文硅谷校长,一位土生土长的加州人,为学生们讲解加州红木森林
调研完成后,所有同学要共同为当地海洋保护制定一个行动计划,最后在爱文全球展览上分享汇报。
从学霸到合作者
文文静静的Shirley,聊起印象最深刻的体验,竟是在皮划艇上近距离接触海岸的那天。
Shirley(右)和同学划皮划艇
近距离观测海洋生态
在皮划艇上的两个多小时,当地从事生态保护的一位老师,随手从水里捞起一把海藻,就是一堂海洋生物的科学课,哪里是茎部、哪里是根部,在海洋生态中扮演怎样的角色。
对于从前每天写作业就要到深夜的Shirley来说,在体验中就能学到东西的感觉,让学习这件事变得“活色生香”。她说,她现在开始对海洋生物燃起了兴趣。
Shirley
“以学生为中心”成为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,创新教育更是不厌其烦鼓励孩子“向内探索”、“做自己”,可关键是,这个“内”,须得“外”的塑造。没有丰富的体验和见识,这种探索就成了无本之木、无水之源,只剩虚空一片。
就好像在原来学校,成绩优异却兴致缺缺的Shirley。
选择转学,也是Shirley妈妈不想她这么早就只围着学校作业打转、疲于奔命。有太多东西比分数重要,比如学习能力,比如兴趣和自信。
如果“留白”一点,给孩子的内部生成动力一点时间呢?Shirley也的确验证了期待。来到深圳爱文后,她明显觉得自己开朗了,兴趣也多了。最关键是,“因为课余时间变多了,我可以安排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,自主性也提高了。”
要成为有同理心的人
解锁的另一份新体验,是头一次和这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合作。
来到加州的爱文学生,有深圳的,也有纽约、圣保罗的,按照分组要求,每个小组至少要包含来自两个不同校区的学生,还要定期打乱重新组合。
虽说小组学习在深圳爱文已是日常,但“多元”到如此程度的经历,还实属少见。
“我的英语口语和以英文为母语的学生相比还不够熟练,但大家也很友善,会不停鼓励我说出自己的想法,也支持我们提出不同的意见,最后再一起讨论,哪一个更好。”
在以前学校,Shirley更多时候在扮演的角色,是那个分派任务、最后代表发言的“小组长”,而爱文这种平等交流、通力合作的模式,让她真正感受到这种“形式”背后的“意义”——
由纽约总部课程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“爱文世界元素”系统(AWE),是区别IB或AP的一套独创课程体系,他们以化学元素图的形式,浓缩出60个世界元素与11种学习体验,对应学生面对未来社会需要具备的能力。
排在第一位的,就是同理心。
爱文世界元素
这与爱文创校的初心有关。
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,人与人的连接空前密切、可文化冲突又不断发生,如何培养出真正的世界公民,使他们超越单一文化的狭隘认知?如何让学生不仅自我内心充实,更能积极关心世界、服务社会?
而爱文的出现,就是对全球化时代的回应。
听上去很虚的一些话,但这些品质就实实在在长在爱文这群孩子身上——你能多大程度上理解他人,你就能多大程度上完善自我。
给成长一些时间
他们会给你惊喜
Audrey和Shirley参加的项目,分别属于属于爱文J-Term中的“全球校区交换”和“全球学途”。
而J-Term还包括:“种子银行”和Co.Lab。前者可以理解为爱文的“项目孵化器”,通过申请和筛选,学生可以获得资金和专家资源的支持,扩大项目规模;后者则是邀请当地不同领域内的顶尖组织,与爱文学生合作,深入了解全球性问题在当地的体现,探究解决方案。
刚回到深圳,Shirley就从同学那里听说了他们面向视力障碍人士的“包容性设计”项目。
这个项目里,学生们通过参观、实地访谈等不同形式,体验和了解残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,并通过调研,头脑风暴等寻找解决方案。在此过程中,同学们需要学习3D建模,编程与自动控制等知识,并在视障人士的帮助下,及时获得反馈,共同完成设计。
“也好有意义啊!”
Shirley计划明年1月能参加“全球校区交换”项目,像Audrey那样去体验下其他校区的日常课堂,也好适应感受下,为将来高中“2+2定向升学计划”(2年国内+2年爱文纽约/硅谷校区)、甚至大学生活做准备。但听完同学的介绍,她觉得,留下来关注身边的议题,也很好。
Audrey也跟妈妈说,如果将来遗憾没有去成这些项目,那就留在深圳,欢迎其他校区的小朋友,一样解锁新体验。
“欢迎、尊重、安全。”用中文、英语、西班牙语三种语言写在爱文校园各处的价值观,像是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一般,让他们既乐于置身于全新的环境中、挑战自我,也愿意跟不同的人打交道、合作共赢。
这自然离不开学校的精心设计。除了J-Term这样一年两次的大型活动,散落在学校里的日常,亦处处透着“世界性”——
前不久,Shirley的老师还布置过一个作业,要通过采访的形式,探讨世界某地的自然灾害。老师提前在爱文线上平台征集了全球校区的师生、家长,有兴趣受访的就留下联系方式,由学生自己去联系、沟通。
有同学邮件采访了一组来自英国的家庭,而Shirley自己则面对面采访了深圳爱文幼儿园的一位来自埃及的老师。在老师的讲述中,Shirley对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......
面向未来的世界公民,不再是一句虚言。
听完他们的故事,外滩君想,假如人生是一场考试,孩子的教育可能是最难的那张卷子。
如果说过去,这张卷子还有“套路”可循——考试、分数、排名,学习的目标是尽可能去填满“框架”——填得越满,分数越高,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。而今天,它已经变成一道开放性试题,没有标准答案、没有满分,全然一副“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”的架势。
风险与机遇齐飞,不确定性,成了这一届父母焦虑的源头。
但,这些“逆势而上”的家庭,让我们看到,教育充满不确定的同时,也拥有着各种可能性。人生是旷野,不是轨道。当父母的眼界、胆识如此,孩子们又怎会没有迎接未来挑战的底气?
想要参观爱文、了解爱文,
发现优质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