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◇戴先任
记者6月5日从教育部获悉,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》,要求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,指导地方开齐开足科学课程,通过多种方式补充配齐科学课教师,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,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,遴选一批科技馆、博物馆、研学基地、高科技企业等,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,组织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。(6月5日新华社)
科学是对真相与真理的追求,重视科学教育,让孩子们对科学感兴趣,既是在培养潜在的科研人才,也是在进行通识教育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。正因如此,早在2017年,自然科学课就走入了青少年课堂,成为必修课。
此次教育部发文,要求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,就是有的放矢。要求“指导地方开齐开足科学课程,通过多种方式补充配齐科学课教师,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,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……”这些要求对应的正是目前学校科学教育存在的短板,能够让科学教育变得更科学,也能促进科学教育更好落地。
重视科学教师队伍建设,加大科学教育设备投入,还有必要像重视体育教育一样,将体育成绩纳入针对学生、教师、学校的考核项目,把科学课当成主课来上,提高科学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。而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,科学教育也要重视科学实践,所以,“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,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”,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。
科学教育进青少年课堂,不能成了“形象工程”“僵尸工程”。要重视科学教育,多措并举,形成各方合力,把科学课抬到基础教育课堂的“主角”位置,补上科学教育缺失的短板,让学校科学教育“活”起来、“科学”起来,使之汇聚成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强大力量,是推动科学教育有效落地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