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午第一节课,学习25课《黄帝的传说》。
我转变了一下学习思路,感觉不错。
【资料图】
上课伊始,先让学生读课后第一题,明确要求:默读课文,不要指读。
给学生讲解,指读是一二年级很熟悉的,就是手指着字读,其目的是让学生目随手动,专注一些,不读串。但也有弊病,即视野受限,阅读速度慢。
进入中年级,就不要指读了,改为高层次的默读。默读的优点就是阅读速度快,但也有不足,要求必须专注去做,不然获取的信息会很少。
给学生说明白,讲清楚,他们心里亮堂一些。
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,我记时。估算了一下,本课大约600字,大多数孩子两分钟时就举起了手,这说明孩子们的默读速度基本上是每分钟300字,与课标要求是相符的。
那孩子们默读效果如何呢?如何测评呢?如何快速做到反馈呢?
我让学生们合上书,说说自己默读课文后获取了哪些信息,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。
以上板书,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提炼的关键词语。从以上反馈中可以看出,同学们基本读懂了课文,掌握了大致内容,且还有自己对人物的感受与评价。
我表扬孩子们,初学默读,已掌握默读的要领,即专注去读,快速去读,留意关键词。
接着让学生读第二题:借助下面的提示,讲一讲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。
我对孩子们说:“上一课,我们举行了讲故事活动,本课又要求讲故事,我们还要举行讲故事比赛。评价标准有三个,第一个是大方,相信不是难点了;第二个是流畅,第三个是有趣,有趣是在流畅的基础上的,所以要先让自己达到流畅的水平。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流畅呢?请各位同学结合上节课讲故事的感受,支支招。”
请上次讲故事表现非常好的宋昊芯同学发言,她说:“讲故事时,语速要慢一些,想着说,这样就不会卡住了。”很好。我总结为六个字:“慢点说,想着说。”
要梓钰同学说:“多读几遍课文,对故事内容要熟悉一些,这样就会流畅了。”我总结出第二条锦囊妙计:“多读课文,熟悉内容。”
陈爱桃同学发言:“多练习,熟能生巧嘛。”
“说的很好,熟能生巧。请同学们把家人、同伴当成讲故事的对象,多练习,多反思,改进,相信会有很大进步的,这就是我们的第三条解囊妙计,多练习。
“现在我们着重用第二条即多读课文,熟悉内容。这里的读不再是默读,而是放声朗读,让自己对内容熟悉度高一些。
“开始吧!”
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起。
我发现这时的读与往常有所不同,往常是没有任务驱动,是被动的,无目的的。而今天在“讲故事比赛”这个任务驱动下,孩子们是敞开心扉,主动学习的,劲头大,他们知道现在的读是为接下来的讲故事做准备的,所以目标明确,能做到用心去读。
有这样的任务驱动,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,他们学习时目标会明确,效率会提高。有了任务驱动,课堂就像有了抓手,所有的教学活动有了统领,不再是一盘散沙。
那任务驱动具体是指什么呢?我百度了一下。
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,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,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,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,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,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,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,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。
我喜欢用任务驱动来组织学习。
任务驱动型学习,为你点赞!